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熙篤會: 愛上主

    祁爾松認為《論謙遜及驕傲的等級》所描述的是,人走向上主最初的若干階段,謙遜必然引領人認識自己,然後也必定引領人愛上主,而《論愛上主》此一小冊子,所敘述的乃歸向上主的第二階段;雖然這是一本小冊子,卻花了伯納德十多年的歲月(1126年~1141年)才加以完成, 指名獻給教廷的國務卿愛邁理克(Aimerico)。

    在文中,伯納德將愛分為四種等級:

愛的第一級:為自己而愛自己-非個人主義

愛的第二級:為自己而愛上主-得到上主恩寵協助而愛上主

愛的第三級:為上主而愛上主-嚐到上主甘飴受到吸引體驗上主慈愛

愛的第四級:只為上主而愛己-純潔的愛主旨承行非人自力可達

    伯納德這篇論愛的文字中,流露出不少奧古斯丁追求對上主之愛的影子;在伯氏他的《雅歌》講道詞中,也曾將愛的深度﹑最高點表現無遺。

    甘蘭稱四種愛為:私愛(L'Amour propre)﹑利愛(L'Amour Mercenaire)﹑子愛(L'Amour filial)﹑純愛(榮光之愛),有助於我們對愛的四種層次之理解;而這一切都靠聖神恩寵來「聖化」此愛,使其歸向上主。

    曾經有天主教學者指出,伯納德在《論愛上主》中強調的是發自人本性之愛,而在《雅歌》講道集裡頭所主張的則是忘我之愛,可見他的學說並不一貫;對此問題祁爾松在《中世紀哲學精神》一書裡頭附有一篇短文,討論熙篤會的密契論其一貫性問題,祈氏告訴我們早在1125年伯納德的神秘學著作《愛德書簡》當中,「本性之愛」與「忘我之愛」兩 種見解已經同時出現,而且在《論愛上主》中,也發展了忘我之愛的觀點。

    在此我們引用一段描繪伯納德個性的書寫,好讓我們對他的思想特質有更貼切的把握:
在他的所有著作和論辨文章中無不顯示出一位非凡人物的獨有魅力:充滿對上帝之愛的激情,寬厚而又激進,脆弱而又堅強,積極主動而又善於沈思,先天的神秘主義傾向,無私因而往往不妥協,廣交朋友而又對敵人毫不留情。

    他具有一種先天罕見的辯證綜合的能力,在其他思想家來說或許是衝突的見解,對伯氏而言卻是顯露他的超越能力之所在,其實這也是他已經體會到最高層次 愛的滋味點滴之表達,因為「將有一日…肉體之愛將被吸收在靈性的愛內,現在屬於我們人性的一切眷戀,都將變成為神靈的(上主情感)」。

    上主對人類的愛,表現在耶穌基督所說浪子回頭慈父寬納的比喻中,也表現在「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的吊詭真理上,而這也是伯氏所領受的「上主之愛」-起於人類本性又 超越人類本性的忘我﹑純潔之愛-由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

    但愛上主並非一步登天的事,需要層層而上,非靠己力乃是謙遜與上主同行,伯氏在《論我們愛上主的三種方式》這篇講道中,分析申命記六章5節「你們要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上帝」的經文意義:

1. 盡心的愛:與誠懇的感情相符合由盡性的愛陪伴藉這種愛使人對有肉身的基督發生愛的感情而祈禱默想--肉體之愛

2. 盡性的愛:與理智的判斷(目的)相符合由勇敢熱情之力陪伴注重智慧﹑公義﹑真理﹑聖潔--理智之愛

3. 盡力的愛:與堅強而有力的意志相符合是理智之愛達到完全的地步(聖神力量的協助,充滿聖神)--屬靈之愛

可見需要上主恩寵﹑自由意志﹑靈修的配合,才能達到愛上主的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