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四世紀時之教會情況


   
現在我們回到四世紀。沙漠使我們想到另外一種殉道的方式,有些稱之為白色的殉道。沙漠教父們不像早朋的殉道見證者為主捨命,因為311312年之後,逼迫已經停止。上帝興起了基督徒的皇帝,先是君士坦丁,後有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他們在羅馬帝國各地建立教會。

   
每當政權對教會好感時,世俗主義和政治權勢就會侵入教會,其自然後果,乃是教會的官僚主義。所以那時教會面臨的問題並非來自教外,而是出自教內。因而逃向沙漠,乃是逃離教會的世俗化。

   
四世紀的一些異端使得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君土坦丁之妻乃亞流派(Arian)的信徒,他們不相信耶穌基督的神性。君土坦丁本身的神學混淆不清,但因妻子之故,比較看重屬亞流派之主教,而那些忠心的、相信耶穌基督神性乃信仰核心之主教,以及堅持純正信仰的基督教信徒,反而受到逼迫和壓制。

   
當時北非亞歷山大有一位既堅持聖經信仰,又優秀的主教阿他那修(Athanathius),是四世紀上半葉為保持基督教信仰完整無缺,與異端爭戰最兇猛的戰士,他寫了很多書反駁亞流派的學說。由於他忠於上帝的話語,曾經多次被放逐離開自己的教區︰他每次被放逐都到埃及的沙漠。

   
四世紀十四位著名的教父中,幾乎每位都在沙漠住過。但米蘭的主教安波羅修(Ambrose)是 個例外,因為政治和地理二方面,他都沒有到沙漠去的必要。其他教會領袖則都有在沙漠生活的經歷。這個逃到沙漠去生活的運動並不僅限於某些人,它是那個時期 教會領袖的特徵。不久,這個運動大受歡迎,漸漸演變成一普及的運動,很多信徒從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加入這個行列。當時埃及半數以上的信徒,大約在二百至五 百萬人之間,在沙漠度過他們大半的生涯。

   
有一本書《沙漠之城》(The DesertA City)談及這個現象,因為在沙漠中有很多不同的群體。這個運動的重要性,在於它導致教會歷史中修道制度的興起及發展,建立了堅忍和誓約的生活方式。這個制度到今天已經有一千七百年的歷史,它可能是教會歷史裡最突出的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